20130114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研究---验收
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研究,一、研究背景 二、技术路线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创新点 五、效益分析 六、对课题任务的响应,一、研究背景,1. 相关国家政策,工业化、城镇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但也造成了资源环境问题。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 铁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承担着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的重任,建设绿色客站,推广绿色建筑,避免城市建设造成更多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一、研究背景,3. 客站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建成新型铁路客站295座,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建成800多座,全国铁路客站正处在大规模的发展建设时期。 新型铁路客站与我国已有的住宅或公共建筑存在明显区别,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铁路客站。 因此,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研究工作,按照绿色建筑理念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对推动铁路客站建筑的“四节一环保”有重要作用。,二、技术路线,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是建立在满足铁路客站设计及建设各项标准基础之上,用于衡量铁路客站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所达到的程度,引导铁路客站和铁路行业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评价标准基于铁路客站当下发展水平,引导铁路客站未来发展方向,也将随铁路客站发展而不断发展。 评价标准须具备完整性、科学性、便捷性特点。,(一)本课题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30,(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研究分基础研究、评价标准研究、标准应用研究三步走。综合采用问卷调查、现场测试、模拟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完成整套绿色客站评价标准,并通过实际应用来验证和完善标准的指导作用。,二、技术路线,31,二、技术路线,二、技术路线,课题组选择不同气候区、不同规模的100余座客站进行了全面调研,选择19座进行了全面测试,覆盖了所有气候分区和所有规模。,(一)客站全面调研,三、主要研究内容,35,(一)客站全面调研,三、主要研究内容,课题对客站的建筑用地与交通组织、围护结构与空调采暖系统、用水状况、结构设计与节材、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调研,为研究适合我国铁路客站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 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看,客站在节能和节材两个的方面的差异性最为明显。其中节能设计水平是影响客站运行费用的关键,节材设计水平是影响客站初投资和后期维护费用的关键。因此在本次标准研究中,除了对“四节一环保”各方面的全面研究外,还将节能和节材两个方面作为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二)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详细收集、整理了五大洲十二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成果,以借鉴成熟经验。,三、主要研究内容,33,(二)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三、主要研究内容,1 基于目前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需求和前景,绿色铁路客站标准应采用将环境负荷和环境品质放到同等重要位置、体现建筑环境效率的第三代评价体系。 2 对于绿色铁路客站,为了通过过程控制和质量保障确保建设项目达到绿色目标,需要分别针对设计、施工和运行各个阶段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 3 权重系数的研究和确定是难点,为此本标准综合采取层次分析方法、数据分析和专家调查方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来解决。,绿色建筑倡导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付出最小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代价,得到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和良好的服务。 本标准评价内容囊括了铁路客站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三个评价阶段。三个阶段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着分段鼓励、以评促建原则,采用设计、施工和运行三个阶段独立评价的方式。,(三)标准框架研究,三、主要研究内容,评价内容,37,(三)标准框架研究,三、主要研究内容,评价内容,设计和运行阶段评价内容较为接近,分别评价项目在“四节一环保”各个方面的表现。,施工阶段对施工过程中对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价。,38,设计和运行阶段 选择以绿色建筑第三代评价体系为基础进行发展和完善。此体系以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为主要特征。 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数据分析法能够对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进行科学量化分析,特别适用于我国不同气候区及不同规模客站建筑的特点。 采用建筑环境效率作为评级指标,可以有效兼顾对高品质大型客站和低资源消耗的小型客站的科学评价。 施工阶段 选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级权重。,39,三、主要研究内容,(三)标准框架研究,评价体系,本部分在客站全面调研基础上,选择90余座客站进行能耗专项调研,对其运行能耗、能源费用、采暖空调系统形式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气候区、不同规模客站的能耗特征和各用能分项的能耗比例,确定了客站规模划分标准,并提出各气候区、各规模客站的单位面积能耗参考值。 在此基础上,采用等效建筑法,分析空调采暖、照明、电梯等各用能环节的节能措施对应的节能效果,并据此确定了节能部分的评价条文和权重。,三、主要研究内容,(四)节能专项研究,三、主要研究内容,(四)节能专项研究,1. 客站规模划分,2. 能耗指标,本部分在客站全面调研基础上,选择150余座客站进行专项数据调研,对客站建设的材料用量和造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对客站节材的主要优化方向及具体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综合考虑节材措施的实施难度,确定了各类型客站的钢材用量、砼用量、结构造价和总造价等控制指标。本研究采用基于全寿命周期评价(LCA)的研究方法,对客站的抗震设防、提高砼结构的耐久性、钢结构的表面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了延长客站寿命的具体技术措施,从而确定了节材部分的评价条文和权重。,三、主要研究内容,(五)节材专项研究,三、主要研究内容,(五)节材专项研究,建材用量指标,本部分以前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四节一环保”各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研究,充分结合我国铁路建设运营特点,分别完成了适用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的“四节一环保”各个方面的评价条文、指标和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专门用于铁路客站全寿命周期评价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实现铁路客站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三、主要研究内容,(六)评价标准研究,设计和运营阶段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与其他标准的衔接和铁路客站建筑的特殊性,以保留共性、突出特性为原则,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指标等级分为三级。 一级指标(6项)考虑共同性,沿用国家绿标中的“四节一环保”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二级指标(25项) 考虑差异性,加强了“交通组织”、“声环境”和“建筑功能”等方面的评价。 三级指标(99项) 考虑独特性,以调研和实测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大量模拟分析,根据铁路客站建筑特点,重新确定所有三级指标。,(六)评价标准研究设计和运行阶段,三、主要研究内容,40,(六)评价标准研究施工阶段,三、主要研究内容,41,(六)评价标准研究权重设置,三、主要研究内容,40,(1)选择40余座既有客站进行试评估,得到各个客站的得分; (2)专家讨论初步确定等级划分方式,对试评结果进行等级划分; (3)采用专家调查法对试评客站进行评价,确定各试评客站的星级; (4)根据星级对划分方式进行适当调整,确定本标准的等级划分。,(六)评价标准研究等级划分,三、主要研究内容,40,,(1)在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领域,首次采用基于全面调查的标准制定方法,实践了以性能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采用了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体系,代表了绿色建筑评价的发展方向。 (2)在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领域,首次提出了基于等效客站模型的节能定量评价方法和平均能耗指标。 (3)在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领域,首次在建筑节材评价中加入建筑寿命评价内容,完成了一套完整的铁路客站平均用材指标。,(一)重大创新点,四、创新点,(二)主要创新性成果,四、创新点,(1)完成了第一套适用于绿色客站的评价标准。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完成了针对铁路客站的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丰富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填补了国内外绿色铁路客站领域评价标准的空白,为我国的绿色客站建设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技术指导。 应用本标准可以指导优化新建工程设计、监督施工过程;可以指导建成客站的运行管理,提升客站的管理水平;可以指导既有铁路客站建筑改造,有效加快绿色客站升级改造进程。,(二)主要创新性成果,四、创新点,(2)完成了第一套等效客站模型库。基于能耗专项调研和多种模拟软件分析结果,建立了不同气候区不同规模等效客站模型。 该客站模型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运算能力,实现了对建筑围护结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设备系统能耗等的节能量定量分析,建立了用于建筑性能优化分析的定量指标研究平台。 这一模型库的建立,在支持本课题研究的同时,还可用于指导新建客站优化设计、预测运营成本、评价项目设计及运行管理水平等。,五、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课题以研究绿色铁路客站标准及评价体系为研究目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应用本标准对客站的设计、施工、运营和改造进行指导,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建客站可节省建安投资23亿元,并且因节材减少CO2排放约19万吨;既有客站和“十二五”期间新建客站可节省运行能源费用1.5亿元/年,并且因节能减少CO2排放约16万吨/年。,五、效益分析,2. 社会效益,目前绿色建筑发展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技术密集地区,铁路客站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且多为城市发展核心区。绿色铁路客站的全面建设,可对当地绿色建筑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对全国各地区的绿色建筑事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六、对课题任务的响应,30,谢谢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