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园里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16页).doc
《麻园里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园里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16页).doc(120页珍藏版)》请在皮匠网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41.1 编制依据 .41.2 编制范围 .41.3 设计概况.42.工程概况 .52.1 线路概况 .52.2.主要技术标准.52.3 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52.4 工程特点 .52.5 重难点工程的分析和对策 .63.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73.1 自然特征 .73.2 交通运输情况 .103.3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资源情况 .104.施工组织及总体规划 .114.1 施工总体目标 .114.2 施工组织机构 .124.3 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134.4 开竣工日期及工期 .144.5 总体施工顺序及主要阶段工期安排 .144.6 主要
2、进度指标及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154.7 施工平面布置 .164.8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6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176现场布置 .176.1 场地布置标准 .176.2 施工现场标准化 .176.3 专项标准 .187.施工方案 .197.1 施工准备 .197.2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217.3 施工中须注意的问题.538资源配置.568.1 主要工程材料供应 .568.2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598.3 劳动力资源配置 .638.4 资金使用计划 .669.四化支撑 .679.1 工厂化 .679.2 机械化.679.3 专业化 .679.4 信息化.6710风险管理 .6
3、810.1 安全风险管理.6810.2 工期风险管理.6910.3 质量风险管理 .6910.4 环境保护管理 .7011保证措施 .7011.1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7011.2.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7911.3 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9511.4 隧道文明施工措施 .10311.5.环境保护措施.10511.6.水土保持措施.10811.7.文物保护措施.10911.8.节约用地措施.10911.9.冬季施工措施.11011.10.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11011.11.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11211.12.信息化管理.11612施工组织图表 .1171.编制依据、编制范
4、围及设计概况1.1 编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铁道部、湖南省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本项目采用的标准、指南、验标、工法、定型图、通用图、标准图等;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下发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项目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站前 CKTJ-1 标段施工承包合同;客专用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等相关规程、标准、质量文件;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玉屏段)施工图麻园里隧道设计图(图号:长昆客专施(长玉段)隧 005A-0106) ,设计技术交底文件、纪要等;当前客运专线铁路建设技术、装备和施工水平;与客运专线有关的 科学研
5、究及试验成果;现场踏勘调查的相关资料。1.2 编制范围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麻园里隧道(DK46+535DK46+965)工程。1.3 设计概况(1)本项目由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勘察设计(2)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项目建议书(发改基础20091901)。(3)2010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发改基础2010483号)。(4)2010 年 6 月铁道部批复初步设计(铁鉴函2010769 号)(5) 湖南省内本项目静态投资 448.5 亿元,可研批复总工期为四年,初步设计部鉴定中心审查意见初稿批复总工期为 48 个月。2.工程概况2.1 线路概况麻园里隧道为客运专线
6、双线隧道,起讫里程为DK46+535DK46+965,全长430m,其中级围岩长55m,级围岩长262m,级围岩长113m。进、出口采用斜切式帽檐洞门,出口段明洞8m。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大埋深30.11m。所属地貌为剥蚀丘陵区。测区内山体多覆盖层,植被茂密。隧道所经山脉海拔最高高程为124.92m,最高点里程为DK46+887。隧道位于湖南省湘潭市的银田镇大界村南部。隧道进口山势平缓,坡度 815,地表植被茂密,进口里程为DK46+535;隧道出口山势较陡,坡度 3035,地表植被茂密。出口里程为DK46+965。全隧位于左偏曲线上,全隧为1.6的单面上坡。2.2.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见下
7、表 2-1:表 2-1 主要技术标准序号项目技术标准1铁路级别级2正线数目双线3线间距5.0m4速度目标值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2.3 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表见附表一。2.4 工程特点本隧道地形起伏较大,是比较典型的山区隧道,对工程施工以及各阶段各层次的资源配置和协调管理均有较高的要求。施工安全、环水保要求高,其工程施工的技术、组织、协调难度均非常大。工程特点表工程特点表序号工程项目特 点1施工准备、施工道路便道引入难度大。工点为自然条件所限,其交通运输条件困难,从主干道路到施工场地需修建较长的引入便道且难度很大。2工程地质本项目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区域
8、地质作用剧烈,有岩溶和岩溶水、风化剥落、构造破碎带及影响带等诸多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实施将造成诸多不利影响。3征地拆迁拆迁量大,耗时长,对施工影响大。4环保水保环保、水保要求高。2.5 重难点工程的分析和对策洞口及浅埋段、土石分界处、岩溶地段施工及安全控制是本隧道施工的重难点工程,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1)洞口及浅埋段隧道进出口表层碎石土及全风化岩石厚度大,结构松散,施工时要防止隧道排水渗入松散体,避免在下方堆弃砟。当隧道洞口坡面有危石落石,采取清除、加固、拦截、遮蔽、网防护等综合整治措施;当地表土层松散,开挖后易失稳时,采用先加固后开挖的施工方法,洞口及浅埋、偏压段施工开挖
9、时应严格控制爆破,并加强坡面及地表的监控量测,当地表出现明显下沉、开裂或错动时,及时采取加强措施。隧道进出口存在顺层偏压,洞口边坡开挖时做好锚固防护措施。(2)土石分界处土质地层或土石地层分界面附近开挖时,尽量采用人工开挖或弱爆破施工,隧道开挖预留变形量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量测反馈数据分析后综合确定,并严格控制台阶长度及开挖进尺,及时封闭支护,确保安全。(3)岩溶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探明溶洞的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填充物、地下水情况及岩层稳定程度等。岩溶发育地段在打眼时应注意前方地质变化,发现空洞、突然岩层变软或钻孔涌水情况时停止爆破,待实施安全措施方案后方再爆破开挖。二次
10、衬砌施工前采用物探手段检查隧道周边环形加固层及层外围岩情况,重点检查开挖轮廓外 5m 内是否存在有害空洞,隧道底部是否密实。3.项目所在地区特征3.1 自然特征隧道进口段地势均较为平缓,山体表面植被繁茂,坡角约 815;出口段山势较陡,山体表面植被茂密,坡度 3035。3.1.1 地层岩性隧道范围穿越地层较复杂,进口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堆坡积(Q3dl+pl)粉质黏土;洞身范围为泥盆系上统(D3x) 泥灰岩、硅质灰岩、灰岩。出口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Q3dl+pl)粉质黏土。 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Q3dl+pl)粉质黏土20:红褐色、灰黄色、坚硬,顶部含植物根系,含碎石土及细角砾土约 2030
11、%,钻孔揭露厚度 0.53.6 米。整个隧道区均有分布。 泥盆系上统基岩(D3x)泥灰岩70:灰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已被破坏,含少量粉细砂,12遇水易崩解。钻孔揭露厚度 2.50-7.00m,各钻孔均有揭露。泥灰岩71:灰黑色,薄中层状构造,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12岩体破碎,岩芯呈块状,块径 2080mm。钻孔揭露厚度 1.40-7.80m,各钻孔均有揭露。泥灰岩72:弱风化,灰褐色、褐红色、灰白色,节理裂隙较发育,12断面裂隙中见方解石脉,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饼状,桩长100240mm,RQD 约为 60%。厚度较大,本次揭露最大厚度为 26.8m。隧道区均有分布。灰岩11:灰黑色,强风
12、化,隐晶结构,薄-中层状构造,节理裂12隙发育,岩芯破碎呈块状。钻孔 09-ZD-00193 中揭露厚度 2.50-6.70 米。灰岩12:灰色,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弱风化,节理裂隙12较发育,断面裂隙中见方解石脉,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饼状,桩长80250mm,RQD 约为 65%。钻孔揭露厚度 3.10-4.20 米,隧道区均有分布。炭质泥岩81:灰黑色,强风化,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12质坚硬。钻孔 09-ZD-00193 中揭露厚度 3.10 米。硅质灰岩91:灰黑色,强风化,隐晶结构,薄-中层状结构,节12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短柱状。钻孔 09-ZD-00193 中揭露厚度
13、7.30 米。 3.1.2 地质构造隧址区基岩为泥盆系上统炭质泥岩、泥灰岩、灰岩、硅质灰岩。岩层呈平行整合接触,单斜构造。隧址区内构造不发育,未发现破碎带、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隧道区覆盖层较厚,钻孔揭露基岩产状为 22623。3.1.3 围岩分级3.1.4 水文地质特征(1)地下水及地表水类型隧址区地表水主要为水塘水,DK46+540DK46+570,DK46+775DK46+790 处为水塘,用于农业灌溉,主要起始里程终止里程岩土名称岩土级别长度DK46+535DK46+600灰岩、泥灰岩互岩65DK46+600DK46+765灰岩、泥灰岩互岩165DK46+765DK46+8
14、20灰岩、泥灰岩55DK46+820DK46+917灰岩、泥灰岩、炭质灰岩互岩97DK46+917DK46+965灰岩、泥灰岩、炭质灰岩互岩48受大气降水补给。(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以浅部为主,含于粉质黏土及基岩风化带中,水位和水量受季节降雨量明显。基岩裂隙潜水分布,较广,以浅部为主,含于基岩风化带,风化裂隙及构造节理裂隙中,水位和水量受季节降雨量影响明显。隧道区位于低山丘陵区,该区岩石基本未见出露,地表植被覆盖,为大气降水入渗创造了良好条件。地下水在得到降水等入渗补给后即沿孔隙或裂隙自高而低作水平运移,地下水的流向与地
15、表水流向基本一致,总的方向是自高向低多向渗流,水力坡度不大,隧道区径流条件不甚良好,隧道区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蒸发排泄和地下径流排泄。地下径流为其主要排泄方式,蒸发为本区普遍的重要排泄方式之一。(3)地下水、地表水侵蚀性经对钻孔 09-ZD-00191(DK46+550) 、09-ZD-00192(DK46+800) 、09-ZD-00193(DK46+950)地下水取样分析,隧道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侵蚀性。经对 DK46+940 处井水及塘水取样分析,隧道区井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二氧化碳类型的 H1 级侵蚀性,该井位于 DK46+950 左 50m 居民区,水深约 3.0m,水量不
16、大,主要为居民生活用水。施工时应注意。粉质粘土在氯盐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具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 L1级。3.1.5 地震动参数根据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一区。3.1.6 气象特征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 1618,一般东南部高于西北部 1.52,1 月气温最低,七月气温最高,46 月为雨季,78 月高温多暴雨,9 月至次年 3 月为旱季。月平均最低气温:-2.55。3.2 交通运输情况项目所在地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纵
17、横交错,交通运输方便。大型物资设备可通过铁路、高速公路运达市区后再通过公路运输.隧道进口端:隧道进口端左侧有既有乡村道路距 X088 县道 1000m,现有路面宽度 3.5m,可扩宽作为施工便道。隧道出口端:从隧道出口距 X088 县道 300m,有既有乡村道路通至隧道洞口 150 处,但既有乡村道路傍塘堤走行,路面狭窄。3.3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资源情况3.3.1 施工用水条件隧道进、出口附近地表水缺乏,需打机井抽取地下水作为施工用水。3.3.2 施工用电条件进口端引接当地高压供电网,安装一台 630KVA 变压器作为施工用电;另配备 1 台 250KW 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以保证
18、正常施工供电。燃料燃料在当地有加油站,燃料供应充分。3.4 当地建筑材料分部情况当地河砂、卵石、石料丰富,可满足施工需要。水泥、钢材等外购后从国道及县道运输至工地料库,再经施工便道运至各工点。4.施工组织及总体规划4.1 施工总体目标质量目标必须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必须达 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必须达到 100%,实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 11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安全生产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年重伤率控制在 0.6以下,年
19、负伤率控制在5以下;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责任等级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爆破物品丢失事故、重大塌方事故。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满足架梁工期要求。环保目标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环保工作,避免由施工作业引起的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环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确保气体排放、地面排水及排污不超过规定数值。努力把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水保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做到无集体投诉事
20、件,环境监控达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文明施工要求组织施工,创建文明工地标准。做到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清洁文明;现场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从业人员上岗职业健康体检率 100%;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率 100%;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普及率 100%;无职业病发生;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4.2 施工组织机构本着满足合同要求、精干高效、以岗定人的原则,设立项目管理机构。以技术为龙头,以计划为先行,以管理为主线,以施工现场为对象,组建职能完善、体系健全、精干高效
21、的管理班子,以敬业乐业、严细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包保的管理体系。即把整个工程项目的工作目标值分解到位,落实责任,一级保一级,最终确保整体目标的圆满实现。麻园里隧道施工组织机构框图项目副经理:冯碧空彭 科项目总工:付新军项目副总工:谢贤斌第二分部项目经理:吴卫安质部 周 烨物设部 龚文奇试验室 温玉文隧道作业队一工区安全总监:赵品达4.3 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在综合考虑工期要求、现场条件和工程特点的基础上,为便于施工组织管理,由隧道队进行施工,负责麻园里隧道施工作业。由隧道进口端往出口端单洞掘进施工,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
22、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并组织好机具的调用工作,避免重复进场。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见表 4-1;施工队伍配置见表 4-2。表 4-1 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表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表序号职务姓名1技术负责人付新军2队长陈华均3技术主管雷 康4施工主管李建华5安全工程师周 烨6质检工程师谢贤斌8测量工程师陆 洲综合部 王湘义 计财部 彭 科 工程部 谢贤斌精测队 陆 洲 9实验工程师温玉文表 4-2 施工队伍配置施工队伍配置队伍配置人数主要设备配置开挖施工班 1 个28空气压缩机、风镐、挖机、侧式装载机、隧道开挖台架、高压通风机支护施工班 1 个30混凝土喷射机、高压双液注浆机、双液注浆泵隧道施工队衬砌施工班 1
23、 个16爬行式热合器、防水板作业台车、隧道衬砌台车、交流弧焊机、插入式振动棒4.4.4 4 开竣工日期及工期计划工期8.5个月(含准备阶段) ,计划开工时间2010年11月21日,竣工时间2011年7月5日。4.5 总体施工顺序及主要阶段工期安排4.5.1 总体施工顺序隧道进口端往出口端单向掘进施工。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仰拱铺底铺设防排水设施衬砌沟槽。施工流程按平行作业进行工序安排,具体为:仰拱铺底与开挖面保持不超过30m的距离进行作业,衬砌与铺底保持 4050m左右的距离进行组织作业。水沟电缆槽安排在最后施工。4.5.2主要阶段工期安排本隧道计划工期为 8.5 个月,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施工
24、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施工便道、供水、供电、生产生活用房、场地布暑、交接桩橛和本标段线路复测、复核技术资料,砼配合比的选择及进场材料的试验,办理征地拆迁,组织机械设备、人员、材料进场等。DK46+540DK46+570,DK46+775DK46+790 处为水塘,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施工前应排干拆除。本阶段计划 1 个月,在 2010 年 11 月 20 日完成。第二阶段: 2010 年 11 月 21 日至 2011 年 01 月 5 日完成进口端洞口、明洞及洞口相关附属设施。第三阶段:至 2011 年 7 月 5 日完成隧道全部开挖,施工支护、混凝土衬砌、洞内设施及附属工程的施工。第四阶段:
25、2011 年 6 月 1 日至 2011 年 7 月 5 日完成出口端洞口及洞口相关附属设施。4.64.6 主要进度指标及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4.6.1主要进度指标正洞综合成洞指标: 级围岩:双线隧道100120m/月;级围岩:双线隧道7580m/月; V级围岩:双线隧道3540m/月。4.6.2 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隧道进口端向出口端开挖掘进,据此制订施工进度计划。如果开工日期提前或延后,则竣工日期、施工计划安排也作相应调整。1)施工准备:31 天,2010.10.202010.11.20;2)开挖 430m:189 天,2010.11.212011.5.31;进口端级围岩地段 45m 安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园里 隧道 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 方案 116

链接地址:https://www.3mbang.com/p-4696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