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过程研究.pdf
分分类类号号 学号学号 M201272927 学校代学校代码码1 0 4 8 7 密密级级 硕硕士士学学位位论论文文 黄黄冈冈市文化小市文化小镇规镇规划划过过程研究程研究 学位申学位申请请人人: : 徐放徐放 学科学科专业专业: : 城城乡规乡规划学划学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 万万艳华艳华教授教授 答答辩辩日期日期: : 2015.5.22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the Cultural Town Planning in Huanggang Candidate: :Xu Fang Major: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pervisor : : Wan Yanhua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P.R.China April, 2015 独独创创性性声声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本论文属于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摘摘 要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日益受到重视,加 之近年来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均希望通过规划引导将其与本地农村地区就 地城镇化相结合,使之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各类以“XX 小镇”为名的规划实践活动层出不穷,黄冈市的文化小镇规划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本论文在综合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黄冈市的文化小镇规划编 制过程及样本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小镇规划试点选取、规划编制单位选择以及政 府对文化小镇规划的干预等方面,分析市级政府、乡镇政府、投资主体以及规划编制 单位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博弈关系,从而总结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开展过程中 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同时,本论文通过对样本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成果的内容分析 与分型研究,创新性地以“规划单元”的概念总结现阶段文化小镇规划的一般内容构 成,并以此为基础细分文化小镇规划的不同类型,明确各类型文化小镇规划的特点与 任务,并对其应具有的基本内容构成进行探究,总结各种类型文化小镇规划的内容框 架。 现阶段文化小镇规划以及与之类似的规划实践活动已在各地广泛开展,但与之 配套的规划研究却相对滞后。本论文所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其他地区未来的规划实践 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文化小镇 规划编制过程 博弈关系 规划单元 分型研究 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Abstract As Chinese government have proposed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of the small towns and rural area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many local governments hope to combine it with the process of in-situ urbanization in their rural area, so as to make it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planning practice activities like “plan of XX town”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Huanggangs “cultural town planing” is one of the typical case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take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town planning of Huanggang and some simple planning achievem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includes many contents such as the selection of cultural town,the selection of planning units,and the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 on the planning of cultural towns.It tries to analysis the gam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the township governments,the investors and the in the planning units through the whole planning process,so as to 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lessons in the process of Huanggangs cultural town plan. Meanwhile, this paper also analysises the contents of the simple planning achievements and discusses them on classification, then summarizes the general contents in cultural town planning creatively by using the concept “content unit”.As a result, this paper defines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al town plans and clear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asks.In the end,this paper researches into each type of cultural town plans and builds their contents framework.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practice of cultural town planning and similar programming has been widely carried out in the country,but the supporting researches relatively lag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planning practice in other areas, it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meaning. Key words: Cultural tow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Game relationship Content unit Discusses on classification 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I Abstract.II 1 绪绪 论论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对象 (3) 1.3 研究目的 (3) 1.4 研究意义 (4) 1.5 研究框架 (5) 1.6 研究方法 (6) 2 研究综述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辨析 (8) 2.2 国内研究综述 (15) 2.3 国外研究综述 (17) 2.4 本章小结 (19) 3 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编制过程分析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编制过程分析 3.1 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指导文件分析 (20) 3.2 文化小镇的选择与分类 (26) 3.3 规划编制单位的选择与分类 (29) 3.4 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多方博弈 (34) 3.5 黄冈市政府对文化小镇规划的干预 (37) 4 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成果分析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成果分析 4.1 样本文化小镇信息综述 (39) I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2 样本文化小镇规划成果汇总 (40) 4.3 样本文化小镇规划成果解构 (47) 4.4 总体内容容量与分项内容覆盖率分析 (55) 5 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分型解析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分型解析 5.1 样本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成果的类型划分 (65) 5.2 旅游发展规划型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模式分析 (68) 5.3 总体规划型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模式分析 (78) 5.4 修建性详细规划型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模式分析 (87) 5.5 综合型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模式分析 (97) 6 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的经验总结与失误反思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的经验总结与失误反思 6.1 文化小镇规划经验总结 (107) 6.2 文化小镇规划失误反思 (108) 7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110) 7.2 未来研究展望 (111) 致致 谢谢 .(11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14) IV 1 绪绪 论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重视,各地都不约而同地对“XX 小镇”建设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其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勃然而兴,足可以用“风潮 ”来形容。“XX小镇”种类繁复,包含“风情小镇”、“文化小镇”、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等等,但无论其名称如何不同,其最终落脚点均在于“小镇”。 借助网络搜索引擎,我们可以对近年来“XX小镇”的建设风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表1-1 2009-2013年“XX小镇”网络新闻数量统计 类别 新闻数量 年份 文化小镇风情小镇特色小镇旅游小镇 20091732951552 201092877000135783 2011103120000030245700 2012276180000035180900 20135562520000670109000 表格来源:根据百度搜索引擎数据自制 这种“XX小镇”建设风潮的背后有着深刻、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主要包 含以下三方面。 1.1.1 新型城镇化中新型城镇化中“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基本原则的确定基本原则的确定 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颁布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作为 指导全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针对现阶段我国部分 农村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照搬城市小区模式,用现代城市风格取代传统乡村风 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不断流失的现象,此次出台的规划明确指出,在新型 城镇化过程中,应大力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把城市建设 成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规划中包含“文化传承,彰显特 色”这一重要原则,意在扭转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过程中“千镇一面”的发展困境,其对 未来城镇文化特色的塑造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1.2 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中“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发展目标的提出发展目标的提出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建设“美丽乡村”上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 一,但“美丽乡村”的概念由来已久。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针对新农村建设提 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此后许多省 、市纷纷美丽乡村的建设热潮之中。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颁布了 地方性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性文件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美丽乡村”的概念开始为人们所接受。安吉县的成 功使越来越多的乡镇意识到“形象也是生产力”,良好的景观环境可以成为吸引投资 和游人的“金字招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正因为如此,国内越来越多的乡镇开始注 重自身的品牌形象建设,一大批“风情小镇”、“文化小镇”、“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图1-1 2009-2013年乡村旅游相关新闻数量统计 图片来源:根据百度搜索引擎数据自制 1.1.3 乡村旅游热的兴起乡村旅游热的兴起 在我国的旅游产业构成中,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旅游市场 的新热点。部分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农家乐”形式到乡村文化旅 游的蜕变。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可以看出,近年来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新闻报道增加趋 势明显。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振兴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城 镇化有着积极作用。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也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旅游扶贫 政策;同时,乡村旅游发展的门槛相对较低,乡村自然景观、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民俗 文化均可成为乡村旅游的吸引物。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具有很强的 吸引力。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媒体宣传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的 美丽中国乡村行是一档专门介绍乡村旅游的节目,代表了党中央对于乡村旅游发 展的鼓励态度;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将乡村旅游体验与明星真人秀相结合,在 创造收视记录的同时使栏目的每一个拍摄地都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新热点。在媒体的 大力宣传下,游客参与乡村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也使各乡镇对于乡村旅游发展趋 之若鹜。 1.2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湖北省黄冈市的文化小镇规划编制过程及样本成果。在推动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黄冈市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 型城镇化”的新要求,提出黄冈市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要从过去单纯的“盖房子,修院子 ”转变为挖掘地方生态魅力和文化潜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小镇”,进而推动黄 冈市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此基础上,黄冈市在市域范围内选 择了21个村镇作为文化小镇的建设试点,并要求各地编制相应的文化小镇规划;“文 化小镇规划”的编制工作由此展开。作为我国现阶段“XX小镇”建设风潮的缩影,黄冈 市“文化小镇规划”的编制过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将其规划编制整体过程和样本成 果作为研究对象,对规划实践中各环节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梳理,同时对不同规划编制 单位的规划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可以让我们从一个侧面对我国新阶段“XX小镇”的 规划路径及成果模式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1.3.1 反思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中的得与失反思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中的得与失 从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试点选取、文化小镇规划编制过程以及各试点文化小镇 规划编制的实际内容与效果等方面,总结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开展过程中的成功经 验与失败教训,同时以点带面地对我国现阶段的“XX小镇”建设风潮进行反思。 1.3.2 优化政府推动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工作路径优化政府推动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工作路径 黄冈市自上而下地开展市域范围内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是政府通过规划手段引 导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型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简单的规划编制过程,更是 多个利益主体角力的过程,多方博弈对规划编制的限制贯穿始终。通过对黄冈市文化 小镇规划工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可以起到调整战略战术,优化工作 路径的作用,也可为其他地区推动农村新型城镇化提供借鉴。 1.3.3 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小镇规划思路与模式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小镇规划思路与模式 目前,我国虽有诸多类似的于文化小镇规划与建设实践活动,但尚未形成较为成 熟的思路与模式。本文以黄冈市的规划实践为基础,力求依据不同规划编制单位的文 化小镇规划成果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小镇规划思路与模式,为其他地区相类似规 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1.4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学者针对各类小镇规划的研究成果多种多样,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集 中于单个小镇个案的发展对策研究、单个小镇景观空间的塑造以及单个小镇的乡村 旅游发展等领域,对于区域内多个同类小镇的比较研究和对“XX小镇”规划编制本身 的思考方面尚有欠缺。本文在综合分析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黄冈市“文化小 镇”规划编制实践,在市域范围内对多个文化小镇的规划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黄冈 市“文化小镇”规划编制工作本身进行反思,其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小镇规划的研究体 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目前已有多个“文化小镇”完 成规划编制工作。就已完成的文化小镇规划而言,存在着规划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 部分小镇的规划设计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进行阶段 性的总结与反思,剖析“文化小镇”规划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于推动下一 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同时也能为其他地区的类似规划提供参 考。 1.5 研究框架研究框架 论文全文分为六个章节,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在哲学层面上将“从一般到特殊” 的演绎法和“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相结合,力求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第一、二章为引论部分,是提出问题的过程。其中,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 对象、目的、意义,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介绍论文写作中的相关概念 解析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四、五章为本论部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第三章对黄冈市文 化小镇规划从发布指导文件、选定文化小镇试点及规划编制单位、组织规划编制到政 府参与监督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抽丝剥茧,探索各种外在因素对最终规划成果的影响 ;第四章汇总黄冈市21个文化小镇规划试点中13个试点的文化小镇规划编制成果,将 其作为研究的样本文化小镇,提出“规划单元”的概念,以统一形式对其进行内容重组 ,通过分析其“总体内容容量”及“分项内容覆盖率”反映规划编制单位在工作中所投 入的工作量及文化小镇规划理解的倾向性,并对成果情况与小镇自身条件进行关联 性分析;第五章以样本成果中不同层面内容的内容容量及小镇具体条件为基础,对文 化小镇规划的类型进行细分研究,分析每种类型文化小镇规划的特点、主要任务、内 容框架及典型案例,为未来文化小镇规划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黄冈市的文化小镇规划实践进行经验总结与失误反思,综 述全文研究成果及研究重点,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图1-2 论文研究框架图 图片来源:自绘 1.6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6.1 文献收集法文献收集法 本论文充分利用图书馆CNKI、百度文库等文献检索平台,同时充分收集黄冈市 各文化小镇的规划资料,在对国内外旅游小镇规划、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资料 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结合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的现实成果,实现最新理 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 学科交叉法学科交叉法 本论文以城乡规划领域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文化学、建筑学、旅游学、 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在对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的研究过程中的理 论运用不拘泥于某一特定学科,而是根据具体问题的研究需要,选择最具有解释力的 理论,进行多维度交叉研究。 1.6.3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本论文对黄冈市各文化小镇的规划成果进行收集、梳理,比较、分析各文化小镇 规划在规划理念、规划内容、规划侧重点以及规划编制质量上的不同,总结其中的经 验与教训,汲取可供黄冈市文化小镇规划工作之进一步开展和相似地区类似文化“小 镇”规划所借鉴的经验。 1.6.4 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包括现场观察、个别访谈、咨询会三种方式。现场观察是实地观察文化 小镇的建设条件及存在问题;访谈的对象主要包括当地居民、乡镇主要领导及文化小 镇规划编制单位设计人员,深入了解各方面对于文化小镇规划的意见。同时,笔者参 与旁听了部分文化小镇规划的咨询会与评审会,可以充分了解各政府主管部门和规 划专家关于文化小镇规划的意见。 2 研究综述研究综述 文化小镇这一词汇产生的时间并不算长,在城市规划领域也并非严格的概念,因 此目前学界对其的研究大多包含在旅游小镇的范畴内,鲜有指向性明确的研究。在本 章中,笔者力求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和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梳理出现阶段 对文化小镇规划的研究脉络。 2.1 相关概念辨析相关概念辨析 2.1.1 “小镇小镇”与与“小城镇小城镇”、“建制镇建制镇”、“集镇集镇” (1)小城镇 小城镇的概念广泛存在,但各国关于小城镇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标准。在许多国 家中“小城镇”是一个特定的行政级别,处于其城镇等级的底层,确定城镇规模的主要 依据是城镇中人口数量;而在另一些国家并没有“小城镇”这一专门概念,如美国,规 模较小的建制区(包括市、镇、村以及自治市镇等)均可被称为小城镇。 我国学界在很早之前就以开始对于“小城镇”这一概念进行专门研究。早在20世 纪80年代,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便完成了关于小城镇问题研究的小 城镇四记(新华出版社,1985)、Small Towns In China(新世界出版社,1986)以及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等一系 列著作。在他看来,小城镇的核心特征是非农人口聚集与非农业生活方式的形成,小 城镇是农村社区以上一层次的居民点,但其与周边的农村地区在产业、经济上又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1。 目前,在许多学科的研究中均会涉及到“小城镇”这一概念,不同学科立足于自身 研究视角,对这一概念的关注点不尽相同。对于城乡规划学而言,小城镇即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所定义的建制镇;对于经济学而言,小城镇以非农产业聚集 为主要特征,以乡镇企业为标志物;对于社会学而言,定义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社会生 1 费孝通. 论小城镇及其他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6: 53-54 活方式,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正经历着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但仍保留着 大量农村生活习惯;对地理学而言,小城镇是农村聚落升级的产物,其仍具有较为明 显的农村聚落特征。 综上所述,小城镇这一概念既不同于大、中城市,也农村居民点存在差异。在人 口规模上,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更为接近,但在产业经济上,小城镇已具有了明显的 城市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城乡规划学中的建制镇、集镇等概念均可归入小城镇的概 念范畴。 (2)建制镇 建制镇的“建制”是指国家行政建制,建制镇的行政机构为乡级人民政府,是国家 行政序列内的基层,其设立需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制镇一般为县或乡级政府所在 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的建制 镇的常住人口应在2500人以上,且非农人口比例不应低于70%;对于作为乡级政府所 在地的建制镇,其非农人口应超过全乡总人口的10%且绝对数超过2000人。 (3)集镇 集镇是或由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非建制镇。集镇顾名思义,一般是由集市发展而 成的。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一般是农村地区小范围内的经济 、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集镇没有明确的人口要求,也不包含在国家行政序列之内。 目前,我国县以下的多数具有一定公共服务设施并有相应的腹地支持的居民点,习惯 上均可称为“集镇”。 (4)小镇 “小镇”是一个相对宽泛的非正式概念,建制镇、集镇均可称为“小镇”,一些规模 较大的村庄在进行旅游宣传时也自称“小镇”,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在进行形象包装时亦自称“小镇”,如“英伦小镇”、“莱茵小镇”、“格林小镇”等等。黄冈 市“文化小镇”规划所说的“小镇”的概念是基于“集镇”的概念而形成的,但是其涵盖范 围要大于“集镇”;这里所说的“小镇”既包含部分“集镇”甚至是“建制镇”,又包含部分 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农场、社区甚至是旅游区等。 图2-1 建制镇、集镇、小镇概念关系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绘 2.1.2 “文化小镇文化小镇”与与“风情小镇风情小镇”、“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旅游小镇旅游小镇” (1)旅游小镇 在小城镇分类方面,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其中陈仲伯,沈道义(1999)在小 城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一文中,将小城镇的类型划分为贸易主导型、乡镇工业主导型、城郊 型和风景旅游型四种1;丁关良(1998)在小城镇的类型和发展趋势一文中将小城镇 分为工业型、专业市场型、旅游型、海岛型、口岸型、工贸型、山区型、移民型和复合 型九大类2。由此可见,旅游小城镇或“旅游小镇”是小城镇分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旅 游小镇一般依托于本地的优质旅游资源发展而成,旅游业是其产业体系的核心。 (2)风情小镇 风情小镇是指以某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为主要卖点的旅游小镇,这种风情可以体 现在建筑景观上,也可以体现在民俗活动上。目前,我国常见的风情小镇有民族风情 小镇、异国风情小镇、乡村风情小镇等主要形式。 (3)特色小镇 1 陈仲伯, 沈道义. 小城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 1999, 19(3): 25-32 2 丁关良. 小城镇的类型和发展趋势J. 宁波经济, 1998(2): 38-40 目前,学界对“特色小镇”并无明确定义。通过对现有“文化小镇”的研究,笔者认 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定义“特色小镇”。 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独特“标签”的小镇都可以被称为“特色小镇”。这种“标签”可 以是某种独特的文化,如太极文化小镇陈家沟镇(陈氏太极拳发源地)、书法文化小镇 兰亭镇(王羲之兰亭集序创作地)等;可以是某种独特的产业,如巧克力小镇美国He rshey(著名巧克力“好时之吻”产地)、玻璃小镇美国Corning(用作手机屏幕的“康宁大 猩猩玻璃”产地)等;可以是某种独特的自然风光,如森林风光小镇黑龙江横道河子镇 (大兴安岭林区)、极地风光小镇美国Talkeetna(阿拉斯加北极圈内)等;甚至可以仅仅 是某部影视作品,如西班牙“蓝精灵村”Juzcar、新西兰“霍比特人村”Matamata等。特色 小镇的“特色”在形成之初与乡村旅游发展并无必然联系,乡村旅游业也并不一定是 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如Hershey,Corning等)。 从狭义上讲,“特色小镇”特指具有自身独特“标签”,又以乡村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的小镇。 (4)文化小镇 文化小镇是指具有独特、完整的地方文化体系,足以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的 旅游小镇。在对文化小镇的研究上,尹宏祯(2013)在城镇化过程中文化小镇建设的 比较研究 以中国古镇和国外文化小镇为例中将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小镇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 :古代建筑聚集地、文人雅士活动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特定风俗保留地及由 美好生活理想产生出的“无中生有”型(如“世外桃源”等)1。笔者认为,这种分类虽具 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对文化小镇中的“文化”理解稍显片面,过于强调“文化”中“古韵” 的元素,将“文化小镇”等同于“古镇”,不能很好地概括我国文化小镇类型现状。因此 ,笔者在其研究基础上,以文化小镇的“核心文化”为分类标准,将我国现有的文化小 镇分为八大类: 1 尹宏祯. 城镇化过程中文化小镇建设的比较研究以中国古镇和国外文化小镇为例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3(6): 46-49 第一种是以独特的建筑形式为核心文化,主打“建筑牌”的文化小镇类型,如江苏 周庄(徽派建筑)、福建永定镇(客家土楼)等; 第二种是以历史名人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为核心文化,主打“名人牌”的文化小镇 类型,如湖北蕲州镇(李时珍故里)、浙江兰亭镇(王羲之兰亭集序创作地)等; 第三类是以重要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为核心文化,主打“文史牌”的文化小镇类 型,如河南朱仙镇(宋金古战场)、山东梁山镇(水浒传故事发生地)等; 第四类是以少数民族风情为核心文化,主打“民族牌”的文化小镇类型,如贵州西 江镇(全球最大的苗寨)、西藏那曲镇(少数民族草原赛马会)等; 第五是以农业文明为核心文化,主打“农事牌”的文化小镇类型,如海南潭门渔业 文化小镇、广东小榄菊花文化小镇等; 第六是以特色产品及其生产流程为核心文化,主打“特产牌”的文化小镇类型,如 贵州茅台镇、天津杨柳青镇等; 第七是以宗教活动为核心文化,主打“宗教牌”的文化小镇类型,如安徽九华镇( 佛教)、江苏茅山盐泉文化小镇(道教)等; 第八是以特色民间艺术、传统曲艺为核心文化,主打“民间艺术牌”的文化小镇类 型,如四川浦江西来镇(川剧变脸)、河北吴桥桑园镇(杂技)等。 (5)“文化小镇”与“风情小镇”、“特色小镇”、“旅游小镇”的区别与联系 从本质上而言,“文化小镇”与“风情小镇”、狭义的“特色小镇”等概念没有区别, 都是我国“XX小镇”开发的具体表现形式,无论是“文化”也好,“风情”、“特色”也罢, 其最终落脚点都在于“文化旅游”;因此,无论是“文化小镇”,还是“风情小镇”、“特色 小镇”,其本质都是“旅游小镇”。而“文化小镇”与其他小镇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其更重 视对小镇文化内涵的塑造,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主题提炼以及富有文化内涵的旅 游项目设置来提升小镇的旅游竞争力,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就“文化小镇”与“特色小镇”的关系而言,“文化小镇”是狭义的“特色小镇”中具有 完整文化体系的特例。就“文化小镇”与“风情小镇”的关系而言,两者存在一定的概念 交叉。“风情小镇”如果能将所展现的风土人情系统化,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其亦可被 称为“文化小镇”;反之,则不能称为“文化小镇”。 图2-2 旅游小镇、特色小镇、风情小镇、文化小镇概念关系示意 图片来源:自绘 2.1.3 “文文化化小小镇镇规规划划”与与“镇镇总总体体规规划划”、“景景区区修修建建性性详详细细规规划划”、“旅旅游游策策划划” (1)镇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是指在镇域范围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镇域自 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 安排和布局,意在通过对用地的安排引导镇的发展。 (2)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根据上位规划要求,制订用以指导景区各项建筑、景观 和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的规划设计,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 依据,意在通过建筑和景观的设计创造景区良好的景观环境。 (3)旅游策划 旅游策划是策划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依据目标客源市场需求和本地的旅游 资源优势,对将要发展的旅游项目进行定位,同时对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线路的安 排以及旅游营销的方式做出相应安排。一般来说,旅游策划应包含概念挖掘、主题开 发、时空运筹以及广告推销等方面的内容。 (4)文化小镇规划 黄冈市所进行的“文化小镇规划”是一种综合性规划,其与“镇总体规划”、“景区 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策划”等均有关联。首先来说,文化小镇规划是一种非法定规 划,其编制内容没有一定之规;但是,文化小镇规划编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规划引导 乡村文化旅游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其必须能解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 问题。因此,文化小镇规划在小镇文化主题挖掘、旅游形象确立等方面与旅游策划密 切关联,在小镇景观设计、建筑风貌塑造等方面又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紧密联系, 在居民点迁并、生态文态保护等方面与镇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因而具有相当高的综合 性和复杂性。 图2-3 文化小镇规划与镇总体规划、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策划关系示意 图片来源:自绘 2.1.4 “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文化旅游”与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 (1)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概念较为宽泛。何景明、李立华(2002)在关于“乡 村旅游”概念的探讨一文中认为,乡村旅游最大的特点在于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 本身的乡村性,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旅游活动的发生地点需在乡村地区,二是 旅游吸引物必须具有乡村性1。赵承华(2009)在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 化研究一文中认为,乡村旅游需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自然田园风光或乡村文化 为吸引物,旅游形式上体现乡村特征1。 国内学者对于乡村旅游概念的阐释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笔 者认为,乡村旅游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旅游的“乡村性”,既包括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乡 村性”,也包括旅游服务的“乡村性”。前两者是物质层面的因素,后者是人的因素;只 有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充分体现乡村旅游的特征。 (2)乡村文化旅游 本文所提的“乡村文化旅游”虽然属于乡村旅游范畴,但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乡村 旅游形式,而是在乡村旅游活动过程中赋予其文化主题和内涵,提升其文化品味。可 以说,乡村文化旅游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乡村旅游。一般乡村旅游只是追求“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而乡村文化旅游不仅仅是要“看山望水”,更是要去寻找“乡愁”,实现一 种精神上的放松。因此,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乡村文化旅游也与一般乡村旅游略有不 同:一般乡村旅游更多突显的是民俗中的“俗”,凡是能吸引游人的项目均有涉猎,没 有完整的主题脉络;而乡村文化旅游更多追求的是文化中的“雅”,所有的旅游项目均 基于统一的文化体系而设立,文化脉络贯穿始终,让游客体验一种更高品位的气韵与 情怀。 图2-4 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关系示意 图片来源:自绘 1 何景明, 李立华. 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28(5): 125-128 1 赵承华. 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09: 10-13 2.2 国内研究综述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现阶段关于文化小镇规划的研究大多蕴藏于关于旅游小镇规划的研究之中 。目前,我国在旅游小镇规划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2.2.1 归纳旅游小镇发展模式归纳旅游小镇发展模式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不同地区在气候、风光、民俗等方面存在加大的差异,因此 不同地区各旅游小镇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各不相同,因此部分学者进行了针对特 定地区旅游小镇的发展模式探索。代燕、李伟(2012)在云南旅游小镇发展模式初探 一文中,针对云南旅游小镇的不同旅游吸引物将其分为自然风光型(以勐仑旅游小镇 为代表)、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