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验模式及规划管理研究.pdf
机动车检验模式及规划管理研究机动车检验模式及规划管理研究 The mod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automobile inspection 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 究 生谢 刚 指导教师马寿峰 教授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二零一三年五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我是爱天大的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摘摘 要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 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性和环 保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时 有发生。加强机动车特别是在用机动车检验的管理势在必行。如何对机动车检验 和检验机构进行科学化管理, 确保其检测质量和机动车检验行业健康发展是亟待 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中国机动车检验行业的发展方向,并 分别从理论和方法层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对比国内外机动车检验行业的发展特点, 本文对中国机动车检验管理职 能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检验行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国外的 管理经验,分别从调整机动车检验管理模式和检验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监 管力度、强化人员培训、完善信息公开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中国机动车检验行业 的发展和改进方向。 具体讲,本文首先对我国的机动车检验行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我国现行机动车检验模式现状和特点的分析, 阐述了对检验行业资源进行 有效整合的必要性,研究并提出了 “三位一体”机动车检验新模式。 而实施新的检验模式的第一步是结合已有布局对整个检验机构网络进行全 局重新布局及优化,其前提是对机动车检测需求进行准确合理的预测。本文结合 机动车检测需求的特点,考虑了机动车检测法规的作用,对机动车保有量进行了 分类并据此构建了机动车检测需求多元灰色预测模型,取得较好效果。接着,本 文考虑了城市机动车检验机构资源优化布局与用户实际选择行为的交互行为, 构 建了双层规划模型对机动车检测站的合并布局进行优化。 针对检验机构的运营,本文分别从场站运营效率和硬件资源(检测站可行性 要求和评价)进行了评价。首先基于效率视角,结合 Malmquist 指数分析模型对 整个机动车检验行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分解分析, 并结合天津市实例数据给出相 关的发展建议和预测。然后研究了客观评价其综合业务办理系统的方法体系构 建,并基于 AHP 多级模糊分析模型对检测站的效率进行了分析。 最后,针对我国机动车检验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 通过以上研究,为机动车检验行业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即服务齐 全的运营模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功能完备的检验能力、完善准确的监督评 价体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使之能够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实践,产生更为理 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关键词 机动车检验、 模式、 预测、布局、效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motor vehicl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ownership, vehicle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 Especially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situation is very serious, serious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Strengthening of motor vehicle especially in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management is imperative. How to carry o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y of detection and vehicle inspection industry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research, br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industry, and separately from the theory and the of the empirical stud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management functions of the process, analysis of testing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Learn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respectively, from the adjustment of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and test mode,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trengthen supervision, strengthen personnel training, improve the ination disclosure mechanism six aspects of Chinese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improvement direction. In particular,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ode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motor vehicle testing indus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del checking current vehicle in China,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nspection industry resources, study and put forward “the Trinity“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mode. The first step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st model is combined with a new layout for the whole testing station network is global to the layout and optimization, the premise is to predict reasonably accurate demand for vehicle detection.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mand for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vehicle inspection regulations are considered, the amount of vehicle classification and built up demand for vehicle detection multivariate grey prediction model,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The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city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agency resources optimization layout and user actual choice behavior of interactive behavior, builds a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for vehicle testing station with layout optim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pection operations, this paper from the station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hardware resources detection station feasibility requirements and uation were uated. Based on the efficiency perspective, analysis model of whole vehicle dete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th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based on Malmquist index, and combined with the city of Tianjin instance data gives related suggestions and forecast. Then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for the objective uation system of integrated servic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AHP fuzzy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esting station. Finally,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industry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the establishment cons to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motor vehicle inspection industry, namely the full service operation mod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layout, complete functions, improve the detection capability of accurately monitoring and uation system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 which can become a new practice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produce more ide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automobile inspection,mode,forecast,distribution,efficiency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机动车检验相关概念释义.3 1.2.1 机动车检验 3 1.2.2 检验机构(检测站).4 1.2.3 检测线 5 1.2.4 机动车检验管理 5 1.2.5 I/M制度 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9 1.5 论文框架结构 10 1.6 本文约定 .11 第二章 机动车检验行业发展现状研究.13 2.1 国外机动车检验行业发展和管理概况.13 2.1.1 法国 .13 2.1.2 英国 .14 2.1.3 美国 .15 2.1.4 德国 .16 2.1.5 澳大利亚 .16 2.1.6 日本 .17 2.2 我国机动车检验行业发展和管理概况.18 2.2.1 我国机动车检验管理职能的发展和演变过程20 2.2.2 我国机动车检验行业的发展特点22 2.3 我国机动车检验行业存在的问题.24 2.3.1 检验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4 2.3.2 检验行业存在问题分析29 2.4 我国机动车检验行业发展方向.32 2.4.1 调整机动车检验管理模式,打破垄断,形成竞争。32 2.4.2 调整检验模式,建立三位一体的综合检验模式。34 2.4.3 科学合理布局,优化机动车检验机构资源配置。35 2.4.4 加强对检测站监管力度,规范检测站建设。35 2.4.5 强化从业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建立人员准入和交流制度。36 2.4.6 完善健全信息公开机制,促进检验结果社会化。37 2.5 本章小结 38 第三章 机动车检验模式研究 39 3.1 我国机动车检验模式现状分析.39 3.2 我国机动车检验模式创新.43 3.2.1 检验行业资源整合相关概念43 3.2.2 我国机动车检验机构资源整合的必要性43 3.2.3 集成式检验模式的提出44 3.3 集成式检验模式的优势 46 3.4 新模式实施策略及建议 47 3.5 本章小结 48 第四章 机动车检测需求预测分析.49 4.1 预测方法的选择 49 4.2 灰色预测方法简介 52 4.3 GM(1,N)灰色预测模型.53 4.3.1 GM(1,N)模型有效因子的确定 53 4.3.2 机动车检测需求的GM(1,N)预测模型 54 4.4 天津市机动车检测需求预测分析55 4.4.1 GM(1,N)模型56 4.4.2 GM1,1预测模型 .57 4.4.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57 4.4.4 结果分析 59 4.5 本章小结 .61 第五章 检验机构规划布局研究 62 5.1 检测站布局模型的建立 62 5.1.1 机动车检测站布局目标.62 5.1.2 车检客户对检测站的选择行为64 5.1.3 机动车检测站的双层规划模型构建66 5.2 求解方法 67 5.2.1 双层规划的求解方法.67 5.2.2 遗传算法 67 5.3 天津市机动车检测站布局优化.69 5.3.1 基于EUT的分配方式72 5.3.2 基于SUM的选择方式.73 5.4 本章小结 75 第六章 机动车检验行业发展动态分析研究.76 6.1 机动车检验行业发展要素分析.76 6.1.1 机动车检验行业特点分析76 6.1.2 机动车检验行业动态发展分析的必要性77 6.2 DEA方法介绍77 6.2.1 DEA模型构建.77 6.2.2 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及其分解 79 6.3 天津市机动车检验行业发展的动态研究80 6.3.1. 数据处理 .80 6.3.2. 结果分析 .81 6.4 结论和建议 85 6.5 本章小结 86 第七章 检验机构业务办理系统评价体系研究.87 7.1 检测站综合业务办理系统.87 7.1.1 检测站综合业务办理系统基本功能87 7.1.2 建立业务办理综合评价系统的意义88 7.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9 7.2.1 业务办理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办理89 7.2.2 检测站综合业务办理能力评价89 7.3 实证分析 93 7.4 结论与建议 96 7.5 本章小结 96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97 8.1 论文工作总结 97 8.2 论文的创新点 98 8.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99 参考文献101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111 附录112 致谢119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作为全文导引,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总结机动车检验管理实践 经验和研究现状,评述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研究状况,概括全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提出研究的方法路线。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今社会,汽车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 中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 2.24 亿辆, 其中汽车 1.06 亿辆。 从 2007 年-2011 年机动车保有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年均增量达 0.16 亿辆(图 1-1), 2011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1841.9 万辆和 1850.5 万辆,同比增长 0.8和 2.5,产销量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汽车在为人 们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交通安全、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 形势十分严峻,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依然多发,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仅 2011 年全国因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 5.9 万人,受伤 22.5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 过 10 亿元人民币,高居世界第一1。在我国,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是 CO, HC, NOx 及颗粒己成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2- 5。 全国 2011 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总量为 4607.9 万吨,比 2010 年增加了 3.5,其中 CO, HC 和 NOx 排放量己分 别达到 3467.1 万吨、441.3 万吨和 637.5 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 其排放的 NOx 和 PM 超过 90, CO 和 HC 超过 70。 机动车污染的防治已成为 关键领域6- 11 ,2013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就提高了对治理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工作的要求。 可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性 和环保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上述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 2011 年 底, 全国机动车定期检验率为 62.95,全国共有 0.83 亿辆机动车逾期未参加检验 (图 1-2)12。加强机动车特别是在用机动车检验的管理势在必行。在中国的机 动车管理制度中,机动车检验是从车辆出厂到报废,或者从设计研发开始算起的 生命周期中的一环,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机动车检验机构是通过质检部 门的资格认证和资质许可, 从事机动车检验, 并向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技术机构。 检验机构是机动车检验工作的重要技术保障, 其自身的公正性、 科学性、 准确性、 统一性是机动车检验结果客观真实的重要保证,也是向用户、社会提供公正可信 1 第一章 绪论 结果的重要保证。如何对机动车检验和检验机构进行科学化管理,确保其检测质 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机动车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为检验机构的建设数量和 规模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为检验机构的规划与管理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及 挑战。 图1-1 2007年-2011年机动车年增长保有量 Figure1-1 In 2007 -2011 annual growth quantity of automobile. 图1-2 全国2011年机动车安全检验率 Figure1-2 In 2011 the national automobile safety inspection rate. 设计建立运行稳定、数据可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符合我国 国情的机动车检验机构是车辆安全行驶和科学管理的要求。 新的法规和标准的实 施,为检验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其工作重心应从以前单一的国家规定的强 制性检验任务转变到为全社会的车辆提供检验服务。 检验机构需要丰富和创新管 理手段, 采用新思想、 新技术、 新手段来主动适应机动车检验行业面临的新发展。 本课题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 2 第一章 绪论 1.2 机动车检验相关概念释义机动车检验相关概念释义 1.2.1 机动车检验 机动车检验是综合利用各种现代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在机动车不解体 或不完全解体的前提下,对车辆的动力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件以及污染 物排放物、噪声等状况进行检测,并提供科学的技术数据。机动车检验是对机 动车技术状况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机动车检验不同于机动车诊断, 机动车检验的对象、范围是对无故障机动车进行性能测试,不包括机动车故障 诊断的内容。机动车检验可分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动车综合性能检验和 机动车环保排放检验三种不同的检验模式。 (1)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是指对上路行驶的机动车按照国家机动车安全 技术检验标准和规程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检测的活动13- 15。机动车安全 技术检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图 1-3)。 车辆登记 (登录) 车辆唯一 性认定 线外检验(不含 车辆唯一性认定) 线内检验(含 地沟检查) 审 核 送检人 签字 签 章 车 辆 出 站 整改或移交有 关部门处理 调整/整改/修理路试 检验资料 收集归档 合格(建议维护) 不合格 不合格 暂无法进行线检 复检 合格 台试有质疑 或无法线检 图1-3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流程图 Figure1-3 Automobile safety and technical inspection flow chart. (2)机动车综合性能检验,是指按照国家和交通部门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 和规程等技术规范要求,对营运性质机动车的二级维护、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汽 车大修竣工进行检验检测的活动16- 19。综合性能检验流程和工位划分如下图所 示(图 1-4)。 3 第一章 绪论 外部检视 (第一工位) 动力性、油耗、尾气、 滑行(第二工位) 轮轴荷、制动、 车速表(第三工位) 侧滑、大灯、喇 叭(第四工位) 悬架效率 (第五工位) 底盘观察和底盘 间隙(第六工位) 转向盘检测 (第七工位) 发动机检测 (第八工位) 车轮动平衡 (第十工位) 车轮定位 (第九工位) 淋雨试验 (第十一工位) 图1-4 综合性能检验流程和工位划分 Figure1-4 Comprehensive perance inspection process and work division. 3机动车环保检验,是指对上路行驶的机动车按照国家环保技术标准和规 程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检测的活动。 机动车环保检验的具体项目参见 GB 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 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 GB 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 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自北京率先开展工况法尾气排放以来, 许多省市陆续开始着手工况法尾气排放检测工作。 1.2.2 检验机构(检测站) 机动车检验机构,又称机动车检测站(以下简称“检测站”),是指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通过质检部门的资格认证和资质许可,从事机动车检验,并向社会 出具公正数据的技术机构。是综合运用检测技术,对机动车实施不解体检测的企 业性或事业性机构。它具有现代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能在室内检测、诊断出 车辆的各种参数,为全面、准确评价机动车辆的使用性能和技术状况提供可靠依 据。 按照检验模式分类,机动车检测站可分为安全技术检测站、综合性能检测站 和环保检测站三种。 检测站应能提供包括尾气排放检测、车速表误差检测、侧滑检测、喇叭声级 检测、制动性能检测、灯光强度及光偏检测和底盘检测等服务,相应的具有尾气 4 第一章 绪论 排放检测仪(包括检测汽油车的尾气分析仪和检测柴油车的烟度计) 、车速制动 试验台、侧滑台、声级计、大灯仪、地盘升降仪等检测设备。相应地检测站应配 有引车员、工位操作员、微机登录员、设备工程师、主任检验员等工作人员。 1.2.3 检测线 检测站由一条或多条检测线组成。根据检测任务不同,每条检测线布置型式 多为直线通道式,为便于流水作业,由多个检测工位组成,检测工位按照一定顺 序分布在直线通道上,并利用计算机将各工位上检测设备连接起来,利用中心计 算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按照指令对上线检验车辆不同部位进行检验(图 1-5)。除特殊约定外,本文所指的检测线均为安全技术检测线。 图1-5 安全技术检测线工位布局 Figure1-5 Layout inspection line safety technology. 1.2.4 机动车检验管理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 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机动车检验管理,广义讲是对机动车实施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包 括检验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检验站的规划建设、检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检测设 备的质量保证等内容。狭义讲就是对机动车检测站进行管理。 检测站管理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内部管理主要是指检测站管理者为实 现本单位发展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检测站人员、设备、检测质量等进行的业 5 第一章 绪论 务管理活动和其他经营管理活动。外部管理主要是政府职能管理部门,为保证实 现机动车检测工作目标,根据自身职责依法采取各种管理活动。目前,按照法律 和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对检测站进行监管的部门包括质检部门、公安部门、环保 部门和物价部门等(图 1-6)。 检测过程质量保证 检测站 车管所 认评处 质检处 人事处 计量院 计量处 执法大队 大气处 交警支队 检测人员素质保证 检测仪器设备质量保证 检验质量保证 公安交管局 监测中心 物 价 局 环保局 外 部 管 理 内 部 业 务 管 理 质量 技术 监督 局 图1-6 检测站管理示意 Figure1-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inspection station management. 6 第一章 绪论 1.2.5 I/M 制度 I/M(Inspection Maintenance Program)制度是通过对在用车的检验确定其排 放污染严重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维护措施,使在用车最大限度地发挥尾 气排放净化潜力,可防止在用车辆因故障而引起的排放超标和大气环境的污染。 I/M 制度是世界上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对在用车进行强制性定期检测,并对出现 故障的车辆进行强制修理的制度。它是降低在用车污染排放的最重要手段,使其 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促进车辆的正常维护,该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汽车养护 重要措施之一20- 28。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国内外期刊文献检索情况来看,有关人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机动车检验技术方面, 肖永清 29在介绍了国内外在检测技术方面的发展 情况;张忠辉 30对传动系统游隙检测进行了研究,并对检测设备、检测方法进行 了改进;曹健 31对不同车型的不同条件下制动系能检测进行了分析;赵彬32论述 了目前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憾,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 析和研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林秀君 33、赵敏34分析了目 前国内常用的制动试验台力学特性, 讨论了提高制动试验台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的 方法;华文林 35对滚筒式制动试验台对不同状态下检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 滚筒式制动检验台的适用情况。 二是机动车检验设备方面,李敏敏、崔涛、赵传飞 36对机动车检测车及移动 式机动车检测站等设备规范、技术指标等进行了研究介绍;濮森华 37对国内外汽 车制动检验历史及检验台设备进行了介绍, 对不同车型不同行驶状况下制动性能 检验应选用设备进行了比较研究; 杨运生 38对汽车 ABS 性能检测台的模糊控制进 行了研究;曹华 39对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系统建立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 仿真检测平台进行了研究。 三是从检验机构自身建设和管理方面, 苗永丰 40对机动车检测站的工艺布置 原则进行了研究,指出应遵循经济性、安全性和以人为本的工艺布置三原则。杨 庆利,杨庆莲 41对影响汽车检测站经济效益的从业人员素质、管理政策支持、 不正当竞争及接受社会监督四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沈佩泉、吴建中、史宪民 42 和刘佩琴 43提出应从规范检测站控制系统、规范收费、规范管理等方面加强对检 测站管理; 王秉圣 44阐述了当前综合检测站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明了当前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王晓勇 45通过分析几起检测案例,提出检测站要提高服务意 7 第一章 绪论 识,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赵子富 46研究了综合性能检验技术监管体系的现状及发 展目标等问题。陈建强 47提出对部分检测项目采取对比测试提高检测质量的建 议。沈建康 48对机动车检测站设备的选型情况进行了介绍;窦志民、袭丽萍49 以建立一个全面可靠,安全环保和新型高效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为目标,在其 工位布局,平面设计,设备选型及人员配备等方面提出了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效 益分析。 另外,还有研究人员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对检测站进行管理,王 桂荣50对综合性能检测站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和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 千承 辉51将嵌入式实时系统、CAN 总线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集成在一起,设计开 发了汽车检测线的集中、分布式实时数据的采集系统。提出三级分布式汽车检测 线测控系统,开发基于 C/OS-II 实时操作系统的汽车技术状态检测体系;朱胜52 借鉴国内外汽车检测信息化管理的经验, 研发了汽车检测信息管理平台应用管理 程序。严朝勇、蒋波53和白敏54对检测站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功能设置、数据 采集、信息存储、处理等进行了研究;薛兰坪55提出利用互联网将检测站检测信 息向社会公布,便于各有关部门监督、使用、研究。周建平 56 运用 Java,RationalRose 等现代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技术,以汽车检验管理需求为研究 对象,设计了一套汽车检测站服务信息系统,对建设检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 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是在完善健全机动车检验质量监督方面,王焕德57建议检测行业统一管 理。王德群58从完善产品规范、加强认证和计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冯文龙 59基于国内外汽车安全检测现状对比, 提出我国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国检 测行业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王炼和赵宏梅等60提出了完善质量 管理体系等建议。 李世隆61为提高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 从满足车辆检验“准确、 快速、高效”的社会需求方面对综合性能检测站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 五是在机动车检验需求量预测方面,在考虑多种因素的预测模型中,周骞和 杨东援62考虑了各种社会经济指标等因素(如经济、人口、人均 GDP 等) ,构建 了基于双 BP 神经网络的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取得了较好预测效果。龚华炜和 靳文舟63构建了基于多因素的计量经济学车辆保有量预测模型, 马艳丽和高月娥 64基于多因素情景分析,结合趋势外推、弹性系数、国内外情景对比等方法对我 国未来汽车保有量进行了预测。此外,刘景洋等65在预测省市汽车报废量时,考 虑了报废车辆的结构构成特点,对区域汽车报废量及类型分布进行了合理的预 测。 这些基于多因素预测模型, 往往要求准确的分类统计数据, 数据具有平稳性。 六是在检验机构布局优化方面,戴江月66、田广东67等考虑了汽车检测站 选址布局时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引入检验车数为随机变量。另外,考虑到选址中由 8 第一章 绪论 于受到政策规定或自然环境条件限制的影响,存在某些区域能否进行选址等问题, 构建了以检验用户运输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的无区域约束和有区域约束下的随 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 程志敏68以陕西汽车检测站迁址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为对 象,分析研究了检测站重建时的检测需求、车间布局、设备选型、项目经济评价 等环节。类似的问题在物流中心网络设计中也有体现,许多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 究,Vaidyanathan 和 Anthony69, Andreas D 和 Andreas K70等以配送中心与供应商 及零售商之间的运费和配送中心自身的建设以及管理费用作为优化目标, 分析了 物流分销中心网络布局的设计和管理问题;孙会君和高自友71-72,管小俊等73 分别考虑了物流中心的选址布局、扩建和配送线路等问题,用双层规划协调考虑 物流中心和用户之间的目标差异。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如柴建山 74等人对综合性 能检测站的设计要求和基本布局、 检测设备布局和检测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的内 容进行了分析研究。 七是检验机构效率评价分析方面,张立斌, 单洪颖75等建立了汽车检测线整 体检测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汽车检测线质量认证工作提供了系统的定 量评价方法。刘希平76对汽车检测系统可靠性与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进行了研 究。 Odeck 基于 DEA Malmquist 指数法分析了挪威机动车检测服务的相对效率和 生产增长率77以及机动车安全检测对于道路安全的动态相对有效性等78; Odeck 分别研究了挪威公交企业79和道路收费企业的运营效率问题80。 从以上列举可以看出, 上述文献大都关注机动车检验行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 管理质量的提高, 有关人员只是从技术层面或结合工作实际从单个层面对机动车 检验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大部分为经验交流介绍性质或针对单一问题进行研 究, 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对机动车检验管理模式和规划进行专题系统研究以及建 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动车检验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研究较少或不全面。 这既是当前 相关研究的弱点,也是本文创新研究的空间。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作者在机动车检验管理信息化和集成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在日常工作 实践中发现我国的机动车检验存在着管理模式僵化,管理部门多而无序,检验机 构规划布局不合理、检验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比 国内外机动车检验行业发展和管理情况, 对中国机动车检验管理职能的发展和演 变过程,检验行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 9 第一章 绪论 析,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从调整机动车检验管理模式,打破垄断, 形成竞争;调整检验模式,将三种类型检验机构整合成一种综合类型检验机构; 科学合理布局,优化机动车检验机构